很多人反应平法图集看了很多遍都记不住,我们在工作中也碰到同样的问题,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把平法图集编制成顺口溜,记住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提醒大家注意,这是对平法图集比较熟悉的朋友是管用的,因为顺口溜只能起到提示的作用,如果你对平法图集很陌生,这种顺口溜对你是不起作用的。
4 B$ E6 Q4 ]% p g, S! D& f7 Q
$ y# ?# J! i5 F. i( d' I
+ ~ o- f3 l" a) Z% o" l柱子平法的顺口溜 ( H- m% p' W' {0 C H6 P0 d
抗锚为界比基厚: 插筋拐头的计算是以抗震锚固长度与基础厚度作比较来判断的。 低拐15高拐6,6d 150取最牛: 当基础厚度小于锚固长度的时候是15d,当基础厚度大于锚固长度的时候是6d和150取大。 基为嵌固3分1: 基础为嵌固部分时,露出长度为1/3净高。 基非嵌固6分1,61大边取第一: 基础为非嵌固时,露出长度为1/6净高,1/6净高还要与柱子大边与500比较取最大值。 首为嵌固3分1: 当首层为嵌固端时漏出长度为1/3净高。 首非嵌固6分1,61大边取第一: 当首层为非嵌固端时,漏出长度为1/6净高、柱子大边与500取大值。 直锚到顶减保护: 当柱支撑的梁截面高度比较高的时候,伸入梁节点内的长度为梁高减去保护层。 弯锚12 90度: 当梁高比较低的时候,柱纵筋伸入到梁顶弯折90度,弯折长度为12d。 边角外筋1.5 当柱筋为边角柱外侧纵筋或角筋时,柱纵筋伸入梁内总体长度为1.5倍的基本锚固长度。
( A7 n- g$ A- h" m5d为界判加密: 柱子基础箍筋是否加密,是以柱基外侧保护层5d为分界线的。 保护大于5倍d,下起百五(150)上起百(100),间距小于等五百(500): 当保护层大于5d时,下面起步为150,上边起步为100,间距小于等于500。 保护小于等5d,箍筋直径4分d: 当外侧保护层小于等于5d时,箍筋直径不能小于插筋最大直径的1/4。 间距10d 100比,两值取小要牢记: 箍筋间距为10d与100取小。 层底非连361:
6 w# U1 p" g/ F8 `1 B 层底非连接区为1/3或1/6净高。 节下非连6分1: 节点下非连接区为1/6净高(还与柱大边与500取大)。 节点非连均加密: 节点与非连接区均为加密区。 中间连区不加密: 中间连接区域属于箍筋非加密区域。
2 F( t$ E8 y# h9 V- ^( P起步50要减去,加密加1非减1: 计算箍筋根数的时候,起步50要减去,加密区根数要加上1,非加密区根数要减去1。 最顶箍筋下50,其他箍筋别乱移: 最顶的箍筋不能正好在层顶标高位置,要往下移动50,其他箍筋位置不动。
( D# r/ ?$ Y/ P, w: e) G4 T8 r( @7 f7 R$ t5 {5 X. w3 w! i8 o5 x
! J v+ p! U% x, A! _; C; v3 y* t* R8 U x9 B, n5 i8 F' p- ~
0 E6 W& x, B9 {- \剪力墙平法的顺口溜 ) h" D. J5 A, D# ]
, t1 C7 i; k8 g+ M' V( l) J, F! C
抗锚为界比基厚,低拐15高拐6: 计算剪力墙基础插筋的时候,是以抗震锚固长度为界的,当基础厚度低于锚固长度的时候,拐头长度为15d,当基础厚度高于锚固长度是时候,拐头长度是6d(记住还要与150比较取大)。 特殊情况需注意,皮小5d 15d: 当剪力墙的侧面保护层小于5d的时候,任何情况下插筋的拐头长度都是15d。
7 {6 F9 P" G& S" c起步半间或五十(50),范围算至柱内皮: 计算垂直筋根数的时候,起步是半个间距或者50,计算范围为柱子内皮到内皮的距离。
# q3 O3 X; z; w8 e5 P% G平遇端柱判弯直,弯锚到头15d,直锚算至外皮里: 水平筋遇到端柱要判断弯锚还是直锚,弯锚情况到头弯折15d,直锚情况要算至外墙皮减去保护层。
/ v" \0 G6 i$ A' s9 X3 V& E平遇暗柱分内外,外筋到头才能拐: 水平筋遇到暗柱内外筋要分开计算,外部钢筋到墙外皮才能拐弯。 内筋始终15d,外头搭接一半甩: 内侧水平筋始终是到墙头弯折15d,外侧水平筋在墙头搭界,弯折长度为搭接长度的一半。 5d为界判加密: 计算剪力墙水平筋的时候,是以外侧保护层5d为分界线判断的。 - ^7 e: l* n) h3 o* L2 u
下起百五(150)上起百(100),间距小于等五百(500): 水平筋在基础内下部起步为150,上部起步为100,间距小于等于500。 外侧直径4分d,间距10d 100比,两值取小要牢记: 当剪力墙基础水平筋保护层小于等于5d时,在基础内若水平水平筋直径不能小于纵筋直径的1/4,水平筋间距取10d和100的较小值。 ! @* w5 N/ S% E1 J* p# x) o4 P8 Y. D
起步50往上排,顶筋50移下来,其他平筋仍常态: 剪力墙水平筋下部起步为50,到顶部不能正好排到顶层标高,要下移50(但是计算根数的时候不能减去顶部下移的50,只变一个间距),其他水平筋按照正常间距排列。
/ ^! t, K' B6 [4 _0 H$ w5 b上去一5要加1,中加两5要减1,下去两5要加1: 计算窗上水平筋根数时,窗上高度要减去一个50(窗上第一根筋距离窗顶的距离),然后向上取整+1. 计算窗高范围内水平筋根数的时候,要用高加上两个50,最后向上取整减去1. 计算窗下水平筋根数的时候,要减去两个50(一个是起步50,一个是窗底距离水平筋的距离),然后向上取整加1.
& X' n& Q, A3 o0 S' k遇门算法非难题,顶去50要加1: 当剪力墙遇到门的时候,水平筋计算也并非难题,用门顶以上高度减去50,除以间距向上取整,然后加1。 加减50去间距,莫忘最后要加1 计算门范围水平筋根数的时候,要用门的高度,加一个50(是门顶距离水平筋的距离),再减去一个50(是水平筋的起步距离),还要减去一个间距,最后除以间距向上取整,再加上1。
9 a& s( s6 _8 P1 Q! @
拉筋排数同平筋,拉筋间距垂2倍: 拉筋的排数就是水平筋的排数,拉筋的间距是水平筋的2倍。
$ t: u8 s3 y) F- `: q3 G% T* |总体面积除单量,扣洞暗柱和连梁: 计算剪力墙拉筋的时候,用总体面积扣除洞口、暗柱和连梁所占的面积,然后除以单个拉筋所占的面积。
4 ~ [) r! ?2 g a% m( I9 _# t! j+ A纵筋弯锚15d,直锚600锚固比,两值取大莫忘记: 连梁纵筋弯锚长度为15d,直锚长度要与600比较取大。 层间连筋到洞口,起步50往里走: 当为楼层连梁时,是以洞口宽度范围为分界线的,起步为50。
# _, p$ a) B. j
拉筋起步同箍筋,拉筋间距乘2倍,排数一半水平筋,向下取整要小心: 连梁的拉筋起步和箍筋一样,拉筋的间距是箍筋间距的2倍,拉筋的排数是水平筋排数的一半,记住这里计算拉筋根数的时候是向下取整。
, q* @0 y+ a+ O$ R/ M% k4 H3 }$ c' O
暗梁连梁层顶重,11G暗梁连续通: 当暗梁与连梁重合的时候,11G图集规定,暗梁纵筋连续通过。 梁端弯锚15d,连筋不够再补充: 暗梁到端部弯折长度为15d,暗梁纵筋不能满足连梁纵筋时候,再补充连梁纵筋。
6 h# c# v: y6 K1 a
03暗连相参差,先找连纵头在哪,赶紧杀个回马枪,600搭接取最大: 03g101图集规定,暗梁与连梁纵筋是相互参差的,要先找到连梁纵筋的头在什么地方,然后以连梁纵筋头为起点往回拐一拐搭接长度,最后搭接长度还要与600比较取大值。
$ d9 W6 S$ w7 u- Z r层间暗连若相遇,箍筋自己顾自己,洞口起步为100,柱变起步是五十(50): 楼层暗梁与连梁相遇时,箍筋算各的,计算暗梁箍筋时候,洞口处起步是100,柱边起步是50。
- h* c" M P9 l$ R0 e0 B顶层暗
3 p# p# D9 `9 v- `0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