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3|回复: 0

[施工技术] 【分享】高大上项目的11项创新技术,突然感觉学习的路又长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0 00: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汉中心工程总建筑面积35 9270m2,地下4层,塔楼地上88层,建筑总高度438m,结构形式为巨型钢管柱外框筒+核心筒+伸臂桁架。工程绿色施工目标为LEED-CS金奖和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 {; a( F+ x, t2 {. P. P

绿色施工重难点

1)结构设计遗留的绿色难题。武汉中心工程核心筒水平结构原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由于塔楼施工采用“不登高同步攀升施工工法”,核心筒剪力墙及外框水平结构均领先于核心筒内水平结构,核心筒楼板施工环境相对封闭,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需要使用大量模板、木枋等木材,且周转次数有限,同时支撑架满搭增加了架料投入及周转量,是制约工程绿色施工的一大难题。

2)施工期间的室内环境控制难。

3)由于建筑高度高、施工人员多、施工人员上下困难等特点,给施工中厕所的布置和楼层卫生带来极大问题。

4)合理进行工程施工大型设备的选型及布置是降低能耗的关键。


9 W) D" ?6 m1 ?$ Q$ p2 k

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解决这些难题的?

实施技术创新!

1 L' J# G6 J8 r6 r. l

创新技术1:核心筒水平结构钢筋桁架楼板技术应用

为了降低核心筒水平楼板木材的消耗,将核心筒水平结构由原设计钢筋混凝土梁板变更为混凝土梁+钢筋桁架楼板。钢筋桁架楼板绿色施工技术优点为节材、节能、环保。

, G  M- W- I+ y2 S2 W8 F

创新技术2:节能高效微凸支点智能控制顶升模架技术

该模架由支撑与顶升系统、钢框架系统、模板及附属设施系统组成。

4 u/ r. g( \9 t/ L! X# C( |
1451520ouepbmx3bkbgeai.jpg
, p' m0 e: v& W0 R. o
模架钢框架三维效果
# S1 D5 H/ y/ P3 |/ R

6 ^8 t$ ]) u3 Y: q. ?2 A) W% ~& W, `8 h/ R1 ?3 H3 W7 @

   智能模架设计出固定在墙体上的可周转混凝土承力件,兼具模板功能,可周转使用,且拆除后结构不需要进行二次处理,大大降低了结构二次处理人力、物力的投入和对资源的消耗。该模架具有高适应性体系,智能模架在钢框架系统、支撑与顶升系统上设计了滑移机构,使钢框架可随核心筒内收而内收,避免了模架高空改造带来的各种资源消耗,同时内收操作方便,节约大量人工。

   角部设计开合机构彻底解决外伸牛腿与结构冲突,避免了模架反复改造所增加的资源消耗。智能模架支撑与顶升系统中设计了挂爪及挂靴自动咬合机构,模架顶升过程中可实现自动翻转自动就位,减少了人力投入。

   智能模架由于其承载力高,在外侧四面钢筋绑扎层设计了卸料平台,钢筋可直接从卸料平台转运至绑扎层,大大降低了钢筋运距,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能耗。

大钢模调节技术应用了一种可同步调节多块模板的装置,避免了对塔式起重机资源使用,大大降低了人力投入和能耗。


& F" x% ?( I; t" H$ A6 J5 s
1451527zbuvemmraxnjinu.png

/ L6 z$ L3 W' g5 n' f  Y
可周转承力件构造
: I. M/ G3 O5 t( J9 J
2 E7 m6 S  F# D) O, }1 w2 m

# i5 h+ i, K4 \4 l9 k( [
145152cn1rfvf4u6djovg7.png
: Q  M, J2 a# \( \3 g5 U) b
钢模板调节技术构造
1 B; B) q" z( z

& a" A6 a) h6 @/ l: v5 G" Y2 @( t! G! o* U

创新技术3:跨区域同槽节地施工技术

武汉中心为钻孔灌注桩+二级放坡支护结构形式,相隔18m的地下环廊,基坑支护结构形式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结构。综合考虑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两项目同槽施工。


/ `, {4 Z0 I/ o0 U# U1 z: N
145152jwepznqmj9tqxvng.png
8 M5 a* K* c& z
同槽施工概况

% b* ^. v6 z2 V) {! {, i5 O
8 U* |8 z% [  c: x$ F

# W6 O. J' G. U8 w! v# F

经过一体化设计技术,确定了同槽施工段标高-10.000以上采用1︰1.5放坡喷锚支护,卸土平台33m,取代原环廊施工钻孔灌注桩+内支撑繁琐工艺;避免了大型桩基设备使用所带来的能源消耗问题,同时也降低材料使用量及人力投入。基坑支护设计施工确保安全,统筹施工需求,优化施工工艺流程,统一部署资源及机械投入,最大限度节约人、材、机,减少对土体的破坏。


; N! X: C) c" B4 s$ \) H

创新技术4:基坑支护创新技术

以“分阶、分段、分期支护”的优化方案替代“周边强围护体+坑内强支撑结构+大降水”的方案,创新性地采用多级无内支撑支护体系;避免内支撑和立柱桩施工材料投入及能耗增加,避免了内支撑拆除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采用SMW工法桩,型钢可回收利用,提高材料利用率。

降水优化。充分考虑客观因素,结合基坑无内支撑支护形式,最终采用非落底式止水帷幕。同时综合考虑降水井布置后的群井干扰和叠加效应,设置降水水位报警系统,避免过度抽水,保护地下水资源。


( }* h/ {/ d9 m  [

创新技术5:钢板剪力墙绿色施工技术创新

通过钢筋设计优化,在钢板剪力墙深化阶段即确定钢筋连接形式,相关措施全部在构件加工制作阶段进行,减少现场钢板开孔及相关焊接作业,提高施工效率,降低现场焊接能耗。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高强自密实混凝土水化热温度高,早期收缩和自收缩大,影响结构耐久性。优化配合比,通过掺加矿粉、微珠等超细粉体,有效减少水泥用量,节约材料。


1 `9 x% B% M4 Y4 j* J

创新技术6:桥架式降水技术创新

西侧及南侧坑内的格构立柱考虑接长至-1.200m标高,随着基坑土方的开挖,格构立柱悬臂>20m,通过在支护桩顶的冠梁上设置斜撑,保证立柱的稳定性。环廊区土方开挖深度约10m,为满足增加立柱的稳定性,每个支撑位置设置3根钢管,呈三角形放置,同时底部设计了1m高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埋设在路面以下。

利用基坑格构柱作为降水管支撑,有效利用已有构件,解决降水难题,避免大量灯笼架搭设,节约材料。

145153aylicnlcsqehk2fu.jpg

145153cwuzta9dnroix3ob.jpg

+ X' ^4 Q1 u* I8 t  u0 g! t( m! v

创新技术7:重型构件堆载架空钢平台技术创新

本塔楼周围为纯地下室结构,且先于塔楼施工,塔楼核心筒组合剪力墙中钢板墙构件卸车及吊装需要设置重型堆载平台。根据结构形式,地下室顶板设计荷载不能满足堆载要求,同时堆场跨越后浇带,需要加固。

经研究,提出在首层楼板上设置架空钢平台,钢平台支撑立柱设置在结构柱上方,局部跨度过大的区域增加立柱,立柱落于梁上,然后在地下室各楼层相应位置设置支撑型钢,保证竖向荷载的可靠传递。

平台设计时充分考虑基坑施工阶段SMW工法桩中的型钢型号,在其基础上确定平台加固形式,最终平台全部制作全部回收利用SMW工法桩中的型钢,有效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材料,绿色环保。

145153fefgnkgxtlbidzxo.jpg
1 |( b+ j; y& T: [& \+ I8 m7 J

创新技术8:建筑垃圾垂直运输及分类回收利用技术

研发一种垃圾垂直运输的管道,用于模架顶部垃圾及各楼层垃圾的垂直运输。垂直运输管道的底部设计垃圾真空回收系统,由自动喷淋清洁装置、垃圾排放阀和智能控制器3部分组成。

1 x2 e3 @- q5 g* k

创新技术9:施工全过程污染控制技术

本技术包含空气污染物监测、散发机理及影响因素、污染物识别、污染物的控制等方面。同步进行吸附净化法、纳米光催化降解VOCs、臭氧法、紫外光照射法、等离子体净化和相关混凝土添加物等控制污染物的物理化学试验,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污染物控制和抑制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提出可供参考的污染物控制理论和方法。


1 z2 Y) C+ |$ d$ g

创新技术10: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武汉中心裙楼屋面面积大、周边均设置了上翻女儿墙,可储存大量雨水;另外,武汉中心场平大面积进行了硬化,并且设置了排水系统。若能够将裙楼屋面及总平雨水收集进行循环利用,将大大节约水资源。


+ D) V+ Q. T1 ^& s; k; n/ `! ~( `+ Y% e5 h# h

创新技术11:生态移动厕所研发

考虑到武汉中心工程施工泵送水的困难,设计一种免水冲的生态厕所。免水生物降解型厕所的原理是在盛装粪便的反应器内预先装入生物基料,通过高效的生物降解菌剂使生物基料与粪便在一定的温度下充分反应,同时将排泄物还原成高度卫生的有机肥料,让它回归大自然。生态厕所可实现绝对免水与“三零”、“三化”(即零污染、零感染和零废弃物排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145153qln5hiraelq4hkyf.png

生态厕所原理

1451531qxizgzarh212rez.png

生态厕所结构

7 s/ A0 M+ X* ]0 _9 C' R: U& 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长QQ:22646427|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查规范网 ( 粤ICP备2024184902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5 19:53 , Processed in 0.142741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