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混凝土质量缺陷分类及产生原因:$ `- ]5 |: |4 n9 ~5 I) X
1、混凝土的麻面0 N, c3 e" A5 a4 V3 l \( \
麻面是结构构件表面上呈现无数的小凹点,而无钢筋暴露的现象。它是由于模板表面粗糙、未清理干净、润湿不足、漏浆、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以及养护不好所致。
( h$ o2 `3 _1 {) Y2、混凝土的露筋
' a7 m+ T! {5 [1 t; f1 A 露筋即钢筋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主要是由于未放垫块或垫块位移、钢筋位移、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等使钢筋紧贴模板,以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所造成的。有时也因缺边、掉角而露筋。
# L- i3 @; F+ r s r& S7 ?3、混凝土的蜂窝& H2 y ~% m2 w
蜂窝是混凝土表面无水泥砂浆,露出石子的深度大于5㎜但小于保护层的蜂窝状缺陷。它主要是由配合比不准确、浆少石子多,或搅拌不匀、浇筑方法不当、振捣不合理,造成砂浆与石子分离、模板严重漏浆等原因产生。 & s0 j8 Y8 X! Q5 k: n& h
4、混凝土的孔洞
9 Z; i( I$ Z8 e. a4 Z$ G! d 孔洞系指混凝土结构内存在的孔隙,局部或全部无混凝土。它是由于骨料粒径过大、或钢筋配置过密造成混凝土下料中被钢筋挡住,或混凝土流动性差,或混凝土分层离析,振捣不实,混凝土受冻,混入泥块杂物等所致。 8 p9 \1 w4 X( N f8 X# A
5、混凝土的缝隙及夹层 v4 F' C4 Q S7 F: q2 b& ]4 m
缝隙及夹层是施工缝处有缝隙或夹有杂物。产生原因是因施工缝处理不当以及混凝土中含有垃圾杂物所致。 9 W z* U( t7 l& |$ P! }5 w
6、混凝土的缺棱、掉角
, L2 b$ ~; Z6 t3 X7 q 缺棱、掉角是指梁、柱、板、墙以及洞口的直角边上的混凝土局部残损掉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未充分润湿,棱角处混凝土中水分被模板吸去,水化不充分使强度降低,以及拆模时棱角损环或拆模过早,拆模后保护不好也会造成棱角损环。 # Y, n2 [ D: @" T
二、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措施:
1 m9 v2 a ]" ^ 1、蜂窝、麻面、露筋、孔洞防治措施:+ T( R6 b1 J, x4 I# ]* Y) }1 E
(1) 混凝土配制时计量准确,严格控制水灰比,搅拌均匀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混凝土入模后,振捣要严格操作程序,振捣密实。) ]; g+ f) V' z* d
(2) 模板表面要洁净,其上的水泥浮灰要清除掉,钢模板要满涂隔离剂,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前要保持充分湿润,模板拼缝必须严密,拼缝处可加设密封条,以防混凝土漏浆。1 G Y/ z, a" A
(3) 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时的自由落差,当浇筑高度超过3 m 时,增设串筒、溜槽,以防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
6 q9 B5 n8 p6 T$ }; S5 }3 j; E (4) 钢筋绑扎要加设垫块,一般宜设塑料垫块,垫块绑扎要牢固可靠,特别是梁、柱底模及侧模垫块更要认真仔细,以防混凝土浇筑时垫块脱落、钢筋移位。
. s! g. t# Z2 p, ]) P# r3 u% l8 e (5) 在框架梁柱节点等钢筋密集处,首先要按规范及设计要求正确处理好钢筋的下料和绑扎,留有混凝土中石子通过间隙,也可采用与混凝土同强度的细石混凝土分层浇筑,有必要时可提高细石混凝土一个强度等级,浇筑时应精心操作,认真振捣。
* @/ _; N+ m2 s. }4 `, c. k7 o/ E 2、结构表面缺棱、掉角或结构发生裂缝防治措施:
: E$ U& z) Q( b2 U! c/ [# X (1) 做好模板及支撑系统的设计,使其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以满足上部荷载的需要。
: U# f* q7 w1 s9 k/ d/ ^: M6 E9 `7 t (2 ) 严格混凝土的水灰比,使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控制混凝土的使用时间。
# p' c5 R7 c* P+ Q (3) 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要覆盖浇水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其内外温差较大,浇筑后的养护工作更为重要。
5 z0 c+ U8 L4 l, }. b% ~& B (4) 严格控制施工荷载,适当放慢施工速度。
, E9 s4 C1 e# I) R7 x6 l (5) 严格拆模时间,防止拆模过早,拆模时按拆模方案进行,严禁强撬硬别,用力过猛,损坏结构棱角。8 k& t+ O [, C9 K0 F( Z) T
(6) 加强成品保护,防止结构构件被碰撞而致损坏。
, p* J/ S, |4 ~* f" W' v% x 三、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程序:
+ A1 X$ w# s$ O' J, t+ {6 f4 v 在缺陷处理过程中,首先是对缺陷状况准确描述,由建设四方(指业主、设计、施工、监理,下同)现场确认;然后是对缺陷修补的打磨、凿挖和清理;最后是对修补工艺、材料、修补结果进行验收。
8 t/ n/ b. I+ |& D* Y* @6 ^' I2 M 四、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技术:: o3 u/ ~ L/ l, J: t) p
1、表面抹浆修补: ! m4 K; ~/ j8 t
(1)对数量不多的小蜂窝、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表面,可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基层,再用1:2~1:2.5的水泥砂浆填满抹平,抹浆初凝后要加强养护。
. Q: R, T& n1 Z! F7 ], x2 t(2)当表面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并用水泥浆抹补;对宽度和深度较大的裂缝应将裂缝附近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或沿裂缝方向凿成深为15~20mm,宽为100~200mm的V形凹槽,扫净并洒水润湿,先用水泥浆刷第一层,然后用1:2~1:2.5的水泥砂浆涂抹2~3层,总厚控制在10~20mm左右,并压实抹光。 ! `4 e9 ~5 D0 Q2 B* W4 U
2、细石混凝土填补:
9 |# ?& ^$ Q) H# @/ ^7 R+ z (1)当蜂窝比较严重或露筋较深时,应按其全部深度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和个别突出的骨料颗粒,然后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表面,再用比原混凝土等级提高一级的细骨料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 6 K. X8 ~ a- r6 s, Q
(2)对于孔洞,可在旧混凝土表面采用处理施工缝的方法处理:将孔洞处不密实的混凝土突出的石子剔除,并凿成斜面避免死角;然后用水冲洗或用钢丝刷子清刷,充分润湿后,浇筑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细石混凝土的水灰比宜在0.5以内,并可掺入适量混凝土膨胀剂,分层捣实并认真做好养护工作。
; _% S1 V F+ ~8 e r五、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效果检查
3 ?) l5 W# ]) }5 X1 h/ E 主要通过目检、锤击、拉拔检测进行表面检查;内部通过打检查孔取芯、压水、无损检测等手段进行检查,达到质量标准后方可验收。不给工程留下任何隐患。9 ]* R M+ I3 T O& A+ J8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