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米波最初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涉及到远程警戒雷达、制导雷达、气象雷达通信、遥感等多种领域,地位十分重要。其在医学上的应用理论源自于1962年英国物理学家弗洛里赫的相干振荡理论及其重大发现。/ q( _- H% d2 ^+ U, {' W
& T+ j- m1 `4 Y% @) t$ u) o5 B 简单的说:“就是在毫米波段内所产生的振荡频率与人体的大分子细胞振荡频率相一致,两者相互作用其谐振引发的生物学效应使细胞的活跃度及质量明显提高,从而激发了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活力,使之有效抵御和抑制体内病毒生长。& X% i+ g* U+ {( C7 D$ g
9 g5 U9 @; R& a6 A5 C0 t 正是基于这一理论,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终于研制出医用的毫米波医疗设备,并且将毫米波疗法成功应用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使无数的患者受益。6 h8 `8 o6 L9 N+ z- h/ t% M9 [5 P
; X8 g" [) t9 [. a3 ^& w4 p: ?+ T 具体来讲,毫米波疗法是通过细胞相干振荡原理,使病变的细胞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以达到康复的目的。生物组织成分中DNA、RNA、蛋白质等大分子和生物膜均有各自固定的振荡频率,这些频率正处于毫米波的振荡频率范围之内,因此毫米波作用于这些生物大分子和生物膜时发生谐振。
! [# c, X* @$ Z7 }/ G& X7 E' ^( Z! h4 m- ~6 j. m8 ^
2006年开始,北京同仁医院、协和医院等一些三甲以上医院已率先在全科室使用毫米波疗法。毫米波疗法属于理疗,治疗费用很低,用户也可以选择KFA-200家庭型设备在家进行治疗。毫米波疗法可以有效降低老百姓的就医成本,使看病贵的难题能够得到部分缓解。
! I8 j; m1 o0 Z, X. r8 ~+ N |
|